自yl23455永利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,yl23455永利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,以“四个面向”为指引,紧紧围绕“建设交通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学”的奋斗目标,凝心聚力,攻坚克难,学院学科成果和科研业绩取得重大突破。
学科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升
深耕学科建设,激发内生动力。近年来,我院在全球最好的我院排名中稳步提升,现位列全球231位,全亚洲97位,全中国52位。学院的材料科学ESI学科排名从2015年的446位(3.0‰)晋升到2022年的255位(2.25‰);由我院为主要支撑的化学学科首次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%(我院贡献超60%),成为继工程学、材料科学、计算机科学之后第四个进入全球前1%的学科,实现了我校学科建设新突破;此外,学院还大力支撑了我校工程学科进入世界前1‰。在2021年中国软科大学专业排名中,我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位列全国16位,材料科学与工程位列28位,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位列30位,生物医学工程位列38位。
营造浓厚科研氛围,论文发表保质保量。据最新数据统计,我院共入选43篇ESI高被引论文,位居全校之首;全院师生在Advanced Materials、Nature Communications、ACS Nano、Nano Energy等国际著名期刊上累计发表SCI检索论文1291篇。
科学研究取得新硕果
鼓励科技创新,获奖成果丰硕。近5年来,学院累计获得省部级以及学会奖14项,在全校名列前茅。其中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,四川省科技进步奖(自然科学类)一等奖1项。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(自然科学类)1项,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(技术发明类)1项,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(成果转化类)1项,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。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。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一等奖1项,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黄家驷生物医学工程奖二等奖1项,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黄家驷生物医学工程奖三等奖1项,中国铁道学会铁道科技奖二等奖1项。
重视自然基金申报,提升基础科研水平。学院累计获批自然基金93项,其中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,重点项目2项,仪器项目1项,重大仪器项目(工程物理研究院)1项,面上项目41项,青年基金44项,其他项目4项。
深入强化国防科研,工作扎实成效突出。学院高度重视国防科研工作,进一步加强与成飞、核动力院、海军等各单位交流合作,相关科研项目累计签订49个,已到位科研经费近2000万元。其中,孟凡彬副教授获批HYXD计划项目1项、173B类项目1项,金额累计近500万元,成为我校在该领域的最高项目经费获得者,为学院后期开展国防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。
特色发展结硕果,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有声。截止目前,我院累计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近50余项,全校贡献度显著,在学校、学院的学科评估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。其中,由杨维清教授团队主持的“高比能超级电容器关键材料与器件转化项目”获成果转化费用1388万元。
保障科研经费,助力发展新动能。近5年,学院克服疫情影响,累计到位科研经费近2.7亿,总项目超700项。其中,纵向科研经费13863.8万元,总项目319项(10个项目合同经费超过300万元);横向科研经费13195.19万元,总项目442项(9个项目合同经费超过200万元)。
新起点承载新期待,新征程谱写新篇章。2022年,我院将以更加饱满的状态迎接党的“二十大”,进一步面向世界科技重要前沿、面向经济主战场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,坚定创新自信,抓紧创新机遇,勇攀科技高峰,破解发展难题,自觉肩负起光荣历史使命,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。